巴西女排是大 boss,中国队如何在嘘声中逆转取胜?
巴西是上届伦敦奥运会的冠军,是女排中的老大队,再加上现场两万球迷的嘘声(据我去现场的朋友说,中国队发球的时候,巴西球迷的嘘声震耳欲聋,差点发疯)。中国女排能拿下比赛,这难道不神奇吗?这难道不神奇吗?这难道不神奇吗?
不管怎样,当最后一个球落地时,我的脸湿了。
绝地反击!卷土重来,取得胜利!
这些小时候在热血漫画里看到的情节不知道多少次在我们中国女排的身上重演了。
而作为一个从小就看女排比赛的铁杆球迷,我真的为这些姑娘们哭了一次又一次!
晋级之后,就连一向冷静的郎平也兴奋地大喊起来。
我记得,第一次哭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半决赛,中国女排以3:1战胜了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俄罗斯队,时隔12年再次闯入奥运决赛。
具体过程我忘记了,只记得电视上,俄罗斯女排的强力扣球,都被中国姑娘们一一救了出来。
面对以前只在日本漫画里见过的跳水救援,我赞叹不已地盯着屏幕说:“这也太神奇了!”
然后,妈妈激动的说,你看,这就是中国才有的“女排精神”啊!
亚特兰大奥运会半决赛结束后,中国女孩哭了,就像今天一样。
“女排精神”?我知道大家一定经常听到这个词,但是“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用我的大教练,中国女排主帅郎平的话来说,就是“不能被打败,不能被拖垮”!
“当你感觉自己要放弃的时候,你会觉得还有队友在支持你。当你的队友遇到困难时,我感觉我仍然可以挺身而出帮助他们。”
听起来很空洞,就像保险公司兜售的口号,根本不是事实。
但如果你看到了中国女排的训练,你大概就会明白了。
中国女排向来以恐怖著称,所谓“魔鬼训练”是从上世纪80年代,郎平还在打球的时候开始的。
当时,为了提高队员的反应和速度,女排的陪练队员全部都是男队员。
球一个接一个落下,沉重,有几厘米,在女孩的手上留下了一道道伤痕。
以前没有偷懒这回事,郎平和队友们真的打得很疯狂,“哪怕接不到球,也要拼尽全力往前冲。”
郎平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他们连续训练了7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训练结束后,两人的膝关节都肿了起来。
“什么叫7个小时?就是连续扣篮了一千多个球啊!”
据我母亲说,在 20 世纪 80 年代,那支极其强大的女排确实鼓舞了很多人。
她们厂里,每天都在播报女排的报道,看到她们拼搏,夺得多少冠军,大家都很激动。听说以前加班是没有工资的,就看女排比赛就行了。= =中国女排是80年代的劲旅啊!
郎平是20世纪80年代的国民女神。
当然,那是中国女排最巅峰的时候排球几局,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惊艳了,训练也没有以前那么变态了。
但这种全力拼搏的“女排精神”却传承了下来。
就像这次奥运会的队长惠若琪,她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从外表来看,大家都会认为她只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
但事实上,打篮球的时候,惠若琪比谁都狠。
她是那种为了打篮球愿意冒生命危险的人。
伦敦奥运会前,她的右肩受伤,曾植入七枚手术钉,但尽管肩部受伤,她仍然坚持参加比赛。
里约奥运会前,惠若琪接受了心脏手术,但为了赶上奥运会,她在4月份就赶回球队训练。
平常训练时,惠若琪哪怕生病发烧,也会咬紧牙关坚持。
“因为排球是一个团队运动,你作为队长,如果你说今天你做不到,别人会怎么想?不只是你的问题,整个队伍都会崩溃。”
另一名队员徐云丽也是如此。
去年她遭遇了严重的伤病,软骨骨折,十字韧带撕裂,当时徐云丽已经28岁,很多人都以为她要退役了。
但徐云丽没有这么做,为了征战里约奥运会,她拖着僵硬的双腿,每天忍着疼痛做康复治疗,花了九个月的时间,徐云丽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蹲下、跳跃。
第一次蹲下的时候,徐云丽高兴得差点哭了,“不管怎样,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拼尽全力去争取。”
其实,在这场1/4决赛的比赛中,我们就能看出徐云丽的实力有多么强悍。
第四局比赛尾声,徐云丽在扣球时扭伤了肩膀,但她简单包扎了一下就重返赛场,在第五局也是决胜局中,她频频进攻得分,仿佛没有受伤一样。
右肩受伤的徐云丽正在进行进攻。
郎平说排球几局,虽然现在的训练没有以前那么不正常了,但她们一到球场,“不管她们累不累,不管有伤在身,都在场上非常认真地打球,这是老女排留下来的精神”。
其实,郎平本人不也同样如此吗?
尽管满身伤病,她再次执教国家队,堪称“女排精神”的体现。
2013年,53岁的郎平宣布再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由于郎平当时已经有一份收入丰厚的教练工作,她也多次表示自己的身体不适合执教国家队(她做过七次膝盖手术,一次髋关节手术,还有椎间盘突出,或者颈椎有问题)。
不过,在中国女排陷入最低谷的时候(伦敦奥运会1/4决赛不敌日本,12年来首次无缘四强),郎平还是站了出来。
郎平称,这是她做过的最艰难的决定。
“但我不能再教十年了。所以我希望把我有限的时间再次奉献给女排。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
只不过是教一场比赛而已,有必要说你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吗?你这样想是因为你根本就不懂中国排球。
从事排球记者工作几年来,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环境很差。
在中国三大运动(足球、篮球、排球)中,中国女排成绩最好,但待遇最差,中超动辄几千万转会,大佬们到处撒钱,在排球界,你就别想了。
我去采访发现,很多地方的排球馆条件都很差,十几年没有修缮过,破旧不堪,没有暖气,冬天特别冷。
我们记者还好,但球员在这么冷的环境下训练比赛,很容易受伤,来中国打比赛的外国球员一般都不愿意来第二季,因为条件太差了。
普通排球运动员的工资跟普通白领差不多,参加全运会、奥运会都会有奖金排球几局,但四年才一次,就算有几十万也改变不了什么。
你绝对不会看到张继科开玛莎拉蒂,易建联开路虎这样的排球运动员新闻。
因为打排球太辛苦,打排球的人越来越少,两年前排协的人说,全国打排球的人不超过3000人,比如惠若琪的家人,就曾一度反对她成为职业排球运动员。
至于国家队教练,那就更加痛苦了,除了身体劳累,还要时刻准备着被全国人民骂,已经有好几位教练因为身体不好而辞职。
王宝泉是中国女排任期最短的主教练,任职还不到半年。
在中国打排球真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但为什么还是有一代又一代的人站出来,用逆转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女排精神”呢?
我想,惠若琪在2014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讲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郎平正用她亲身经历的老女排精神激励着我们踏上复兴之路,也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能够把国旗挂在胸前,站上更高的领奖台,希望有一天,你们能以我们这一代人为骄傲。”
这世上有很多事,与金钱、名誉无关。
而且,往往正是这些与名利无关的事情,更能让人感动。
记得一位朋友曾经说过,2004年,他做完癌症切除手术后,躺在病床上,浑身疼痛,只能看看电视。
电视里正在转播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队对阵俄罗斯队,当时中国队奋起反击,赢得了比赛,就像在里约战胜巴西队一样。
“我看着看着,眼泪就莫名其妙的流了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有些东西可以让人忘记痛苦。”
雅典奥运会夺冠后,中国女排痛哭流涕。
作为一个为中国女排哭过几百次的人,我非常理解我的朋友为什么哭。
因为这些女孩做了一件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永不!说!不!打败!
我知道这是一个很老套的词,在今天的心灵鸡汤文章中已经不再使用了。
不过只有用在中国女排身上,才不会让人觉得反感。
因为这就是我们30年来一直传承的“女排精神”!